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燕 大 亮 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3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4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1
 国家重点学科 5
 国防重点学科 5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友情链接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
燕山大学教务处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燕山名师
 
陈玉:因为爱 所以勇担责任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7日 00:00  新闻来自:本站原创

  陈玉,女,河北邯郸人,199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秦皇岛日报、新华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采写各类新闻作品约100万字,获国家、省部、市级新闻奖30多项,历任记者、主任记者。2006年4月调至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任教,承担传播学、新闻评论学、高级新闻写作等主干课程,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业务,现为该专业负责人,并兼任河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是中国传播学会会员、河北省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陈玉,是2007年度燕山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初见陈玉,我们都被她特有的气质所吸引。她出身军人家庭,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身着一件黑色长款风衣,与一条红色的长围巾和谐的搭配着——简约而不简单,给人一种干练、爽朗而又亲切、温和之感。“智慧、美丽、善良、有责任感”是学生眼中的陈玉老师;“穿衣简约,笑容直白,腰杆笔直,剪发素颜,军人味十足”是同事乌日根对她的素描。
  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一线记者,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关注民生百态;如今她是我校文法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下简称广电)的一名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又是因为爱,她勇担责任,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新闻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学院的培养和支持下,她认真教学,关爱学生,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克服困难,始终如一的对学生培养和新建广电专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领导同事的称赞。

从记者到教师的华丽转身

 “从事记者工作近十年,由一名新闻工作者转到新闻教育工作者,其间的感慨很多。曾有人问我从新华社来到学校,有没有失落感,来到燕大两年多以后的今天我可以说,做一名好教师很不容易也很有成就感,两年多来我从教学中、从前辈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也从学生那里收获了大把快乐。”
  陈玉的记者职业生涯是出色的,她关注民生,采写的新闻曾荣获新华社优秀新闻奖、全国晚报都市报独家新闻奖、河北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河北省女记协新闻奖、秦皇岛市新闻奖等各类奖项。1996年-2001年,在《秦皇岛日报》工作期间,她采写新闻作品300多篇,先后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1999-2000年曾两度荣获秦皇岛市新闻宣传十佳标兵称号;2001年调入新华社,她采写公开、内参稿件700多篇,荣获新华社国内部、体育部部级好稿4篇;2005年采写的《护地之痛》被评为新华社社级优秀新闻;先后有9篇稿件引起高层重视,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或河北省主要领导批示,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好记者不等于好教师,从一名在一线工作十余年的新闻记者转型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陈玉来说,这个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第一次走上讲台,陈玉并不轻松,“去学校的路上女儿鼓励我说,没事的妈妈,不要紧张,你第一次嘛,即使讲不好,学生也会理解的。”“我当时手心冰凉,攥着两把汗就登上了讲台,开始了我事先背下来的开场白……”就这样,陈玉开始了她扎实育人的教师职业生涯,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在学生的印象中,“陈老师努力认识每一位同学,了解每一位同学。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让我们将自己的名字写到上面,然后将纸立在自己的前面,像是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一样。这样没过几天,陈老师就认识了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水平。走入教育领域,陈玉没有把以往的新闻业务成就当作骄人的资本,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具体和零散的新闻报道对于教学来讲,必须经过理论化、系统化,才能教给学生规律性的、规范性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陈玉首先系统地研读了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法规、新闻业务等方向的专著60多部,订阅研读15种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研究文章1200多篇,掌握已有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地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加深对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应用热点问题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开展科研,发表了论文十余篇,如《地方媒介舆论监督生态困境分析》、《正面假新闻的特征及演变》、《略论正面假新闻的法律责任》、《地方传媒的危机传播功能与政府监管》等。
  “陈玉老师非常求上进,负责任,她是我们的榜样!”05级学生沈洁对陈玉自学专业内容的授课印象深刻,一次下课她问陈玉:“老师,传播学是您自学的吗?”陈玉有些惶恐,“是啊,是不是有讲得不好的地方?”“不是,您讲得太好了!真想不到您是自学的。”
  此外,陈玉还虚心向新闻教育界、学术界的名家如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喻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等请教,通过邮件、博客,向他们学习、借鉴。2006年底她在京期间专门拜访陈力丹教授,向他请教《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中的理论问题;2007年暑假,又抽出时间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参加全国高校传播学教师学术交流活动,随后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中国传播学会交流活动;并作为主要成员积极筹备河北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在2008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成立大会上,陈玉当选为学会的副会长。
  刻苦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使陈玉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每一门课程,她都做到理论框架清晰、课程目的明确、章节内容兼具理论深度和应用指导性。每一次讲课,她都尽可能做到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指出本部分内容在理论体系中的位置、要解决的问题及面临的实践难点,充分发挥理论积累和实践背景的双重优势。
  “陈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讲课有计划,思路清晰,课件简单明了并且重点突出、不拖沓、易懂”;“她总是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之中,结合自己当记者的切身经验,让学生从感性方面和理性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吸收”;“陈老师是学中文出身的,总能把教学内容讲的明白而又有意味,她讲话风趣,上她的课很有意思,又能学到很多东西。” 采访中,05、06级的广电学生争先恐后地谈论陈老师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她总是充满激情,同学们看不到她劳累的一面。陈老师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06级学生刘新伟说,“下课后,陈老师会等我们都离开后自己才离开。记得有一次新闻评论课,我们进行分组讨论,下课后同学们都走了,我看到陈老师留下来,自己对着黑板,把黑板上我们写的评论题目和评论内容细细分析。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除了教授专业知识,陈玉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陈玉在新华社工作的时候,就坚持“为民众报道”,她始终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平等地反映生活,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越是基层的,越是关乎民生的,越是有生命力、有活力的。其实记者不是带着个人的好奇心去采访的,我们代表的是公众,公众想了解什么,我们就去采访什么;公众最想知道什么,我们就重点调查什么。”她把当记者时坚持的专业主义精神和新闻理想贯穿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关注民生,关注基层,为人民利益服务。
  现在新华社《瞭望》周刊工作的04级广电毕业生王仁贵对此深有体会,“陈老师正直、善良而又干练,无论是做事的风格,还是举手投足,甚至着装,都给人一种果断的印象。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她的传道授业可以说是一种幸运,陈老师对新闻的把握、对社会的关切,她的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接触她,仿佛就能感知到良知与正义。”
  “新闻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是面对实际的理论,专业的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我希望以后我的学生要做一名务实的记者。”为了督促学生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陈玉还设计了新颖的“一周新闻评点”、“记者座右铭”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开展独立思考,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新闻视角,关注实际,紧跟社会。在课堂上,陈玉较多地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她充满激情的讲解、点评,每每博得同学们会心的笑声、掌声,而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也在自主表达、提问和质疑中被激发出来。
  2007年元旦,一名04级学生给陈玉发来短信说:“陈老师,过去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听了您的课,从而坚定了我的专业理想。”
  不仅如此,陈玉还注意将平日里辅导学生的方法引进课堂教学中。04级的吴桂霞同学为了提高新闻评论的写作能力,在考研前两个月向陈玉老师求助。陈玉当时给了她一沓《燕赵都市报》,建议她每天在燕鸣湖边大声朗读报上的评论以积累思想,培养评论语感。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吴桂霞顺利考上了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当她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第一个打电话告知陈玉,陈玉很开心,也很感动,同时她也把这种方法直接引入课堂,介绍给其他的学生。
  另外,针对考研学生的需求,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陈玉还开设了《高级新闻写作》、《中外名记者及作品研究》选修课,以弥补学生新闻史、新闻业务等领域知识结构的不足,深受学生欢迎。
  从记者转型为教师,陈玉已经合格了,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意识让她对自己要求精益求精。04级学生王仁贵说,“陈老师是一位十分让我敬重的老师。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对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写作都存在很大的欠缺,陈老师发现问题后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想为大家补课。没有人安排,也没有任何报酬,只为自己的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一上就是几个月,而她无怨无悔,学生的进步便是对她最大的回报。即便是这样,陈老师仍旧对我们感到亏欠,‘我感觉对不起04级的同学们,因为刚从新闻一线走上讲台,很多东西只能慢慢摸索,有些课,如果现在给你们讲,我可以讲得更好……’现在我已经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当想起陈老师这些话,眼泪总会在眼眶里打转。”
  到目前,陈玉承担了文法学院广电专业《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等专业主干课程,短短两年时间,其教学获得了广电04级、05级、06级学生的高度评价,在评教中各门课程均成绩优秀,《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还名列前茅。学生的认可,是对陈玉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除了课堂教学而外,作为文法学院的一员,陈玉认为,为学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扩大宣传影响力责无旁贷,理应多做贡献,因此,两年来她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指导、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新闻宣传活动,配合学校、文法学院开展工作。
  陈玉受聘兼任《燕大青年报》指导老师、文法学院记者团指导老师,她认真负责,从不计较得失。有一段时间每逢双周出报前夕,她都利用晚上时间为青年报看大样、改标题、改稿件,手把手地教学生编辑设计版式、配发评论,亲自为报纸设计内容版块,甚至细致到栏目、字体字号、风格。她牺牲休息时间,为青年报、学生社团举办新闻业务系列培训10多场。2006年11月8日“记者节”晚上,她主讲了《勿忘使命 胸怀大局》的专题讲座,吸引了周边多所高校学生,教室过道都站满了人,听后学生纷纷发来邮件称赞这是一场“精彩的讲座”。
  陈玉协助做好学校宣传工作,从不分份内份外。她动员个人关系邀请省市媒体记者来我校采访,主动向《河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投稿,对外报道全国因明文献中心在我校成立等消息,并积极为学校“十七大”反响报道、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就报道出点子、想办法。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当天,她配合新华社体育部记者,成功报道了包括燕山大学师生在内的秦皇岛反响消息,被各大媒体和网络广泛转载。
  从一名新闻工作者转换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这个过程是艰苦的。06级学生张定一感叹道,“从记者到教师的华丽转身,她简直太完美了!”

倾注心血办好广电专业

  陈玉还是文法学院广电专业的负责人,为了办好这个新建的专业,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说起陈玉这个职务,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陈玉一向淡泊名利,“离开新华社的时候,我们主任说我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但也是一名没有很好的利用记者资源平台为自己谋发展的记者。”2007年初,我校广电专业要聘专业负责人,老系主任李福亮老师一直推荐陈玉去竞聘,而她却不想去,她只想默默的为专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李福亮老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名不正,则言不顺。你想为广电专业发展出力,就要好好去竞聘。”这样,陈玉才参加了系副主任的竞聘,“那时我只想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办好。”而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这个良好的愿望和承诺。
  “陈玉真的是一名很好的同志。她为了广电专业的发展,真是毫无私心,尽心尽力,不求回报”,文学与传播学系系主任王清学教授感慨地说到。
  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个年轻的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专任教师均引进不久,不仅缺乏教学经验,重要的是,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统一思想。从当前传媒产业需求剧增和学生的就业形势看,本科新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新闻传媒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2007年4月担任专业负责人以来,陈玉与本专业各位教师共同确定了“面向需求、打牢根底、广泛实践、兼顾通才”的培养思路,并将它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去,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动广电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方面,注重与校内宣传相结合。广电专业与宣传部、校团委密切配合,先后鼓励各年级40多名学生到校报、燕大电视台、燕大青年报任学生记者、编辑、主持人;同时统筹利用广电实验室的6台高清摄录机,在校内媒体提供的平台上,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出片子、出稿子,表现十分活跃。陈玉还带领学生采访制作关新平老师等师德标兵专题片7部;2007年夏促成了《燕大青年报》与《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校媒合作,为学生创造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宽广天地,学生采制的一批新闻作品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目前,广电专业与校电视台也正在积极筹备合办栏目。
  另一方面,将专业发展与新闻界的需求对接。校外,陈玉调动自己在新闻界的社会资源,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分成6支小分队总计90人赴秦皇岛电视台、秦皇岛日报晚报、燕赵都市报等正规新闻单位开展专业实习,已实习3次,每次6周,这在高校同类专业里是不多见的。实习期间,陈玉拿出休息时间,检查实习情况、看望学生、与新闻单位沟通情况,秦皇岛广电中心副总编霍启安见此情景感慨地说:“新闻教育要是都像燕大这么办,培养出的一定是我们急需的人才!”对此,学生们也深有感触,06级黎萍说,“为了我们的实习,陈老师一次次往市里跑,我们知道她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另外,在专业发展上广揽资源,为我所用。凭借文法学院的大力支持,陈玉聘请了6位资深新闻工作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授,已经不定期举办讲座11场;专程到北京邀请从阿富汗驻外归来的新华社记者来校讲述战地报道;还精心谋划,从电视、广播、广告、平面等各类媒体请来总编、台长开讲“新闻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沙龙,尽管刚刚举办1次,但学生反响极其热烈。
  “我们要把新闻教学办活!”两年来,陈玉策划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从广泛实践中受益良多。在学院和专业的精心培养下,广电04级学生顾宇参加央视“非常6+1”节目获周冠军,参加东方卫视“我型我秀”有出色表现,2006年底他还一举夺得河北省“大地欢歌”群众歌手大赛总冠军。学生滕潇潇被选中出演了校园DV作品《黑蝴蝶》中的一个角色。学生王仁贵、曲江涛、杜金明、刘佳等在新华社《瞭望》周刊、河北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互联网周刊》等新闻单位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说“你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只要有利于学院专业建设、有利于学生成才,陈玉都毫无保留地付出。由于广电专业建设刚刚起步,缺乏教师,陈玉对教师引进十分上心。除了引进新教师外,还积极挖掘外聘教师。为了充实专业师资力量,2007年11月上旬,她利用双休日到中国传媒大学等首都高校,在人事处组织的见面会上接洽人才,到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引进两名本专业博士。她还从秦皇岛电视台聘请主任播音员两名,为学生讲授发声学技巧。
  “陈老师除了授课之外,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奔波于北京各大高校之间,不遗余力的招聘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老师。她毫无保留,没有任何的私心,只要是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就会尽心尽力的去做,不怕会有竞争。一个女同志,除了顾家之外,还要教课,然后还要外出引进新的老师,真的是很辛苦”,王清学主任说,“为了打消外聘教师的后顾之忧,陈老师还自己掏钱,替他们报销车费。有一次车费200多,都是她自己掏钱垫的。外聘教师的课程临近考试时,陈老师还帮忙印试卷、送试卷,从来不喊累。”陈玉的不懈努力,为广电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文法学院和广电专业的共同努力下,该专业目前已经走向了良性发展,势头很好。
  在采访中,王清学老师还说起这样一个小插曲,“2007年,在招聘一位山东大学的博士时,他唯一的要求是为自己的爱人在秦皇岛安排好工作。由于学校不能解决,陈玉就每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积极联系各大招聘单位,完全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其爱人在秦皇岛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中间历尽周折,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那位博士最终没有来燕大任教,可陈玉老师却没有任何怨言。”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褚凰羽老师是2008年刚到燕大来任教的。刚到秦皇岛的时候,陈玉老师去车站接褚老师,并陪她去吃饭。在路上,陈玉对她说,“你知道吗?秦皇岛前几天都是阴天,但今天竟然放晴了,你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好天气啊!”之后,陈玉还给褚老师送去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在生活上很照顾她。这都让初到陌生之地工作的褚凰羽老师心里倍感温暖。
  “陈玉老师就像一个杠杆,能够协调各个方面的事情。”同事乌日根老师评价说。
  系主任王清学教授的一番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和陈玉同志相处很融洽。她对我很尊重,什么事情在做决定之前都会向我打招呼,问我可不可以。她为人很大方,和她一起招聘老师时,不需要顾虑很多。就像是和男同志打交道一样。她真的很爱燕大,很爱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很爱学生。正是出于爱,她才会这样的忙里忙外。陈玉老师是难得的好老师啊。”
  离开激扬文字的记者生涯,陈玉在燕大这片土地上用心经营着她的事业和梦想。在陈老师及广电专业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广电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2008年又举办了广电专业首届新闻作品展。“现在教育部已经同意2009年要在里仁学院增开这个专业,这是我们专业所取得的进步。”陈玉欣慰地说。

学生心中的“陈玉妈妈”

  大爱无言。陈玉老师一颗爱心陪伴学生成长,被同学戏称为“保姆级的妈妈老师”。她对学生的爱,是那么细腻入微,让学生感觉温暖。05级的沈洁说:“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私底下喊她陈玉妈妈。”
  课堂上,互动讨论的优胜者会惊喜地获得陈玉老师颁发的奖品——巧克力、牛肉干、开心果;中秋节,陈玉老师请来学生聚在一起,在歌声中帮他们度过想家的日子。
  学生们知道,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提出报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找到陈玉老师都会得到悉心指导;不论是短信、邮件还是面谈,学生提出的疑问陈玉老师都会认真答复。曾经有法学、经管等外专业的学生想跨专业考研,陈老师毫不保留的将相关课件传给他们,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授课。如果其他专业想举行相关讲座,陈玉老师还会无偿去做讲座,连来回的车费都是自己掏的。
  陈玉老师的真心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2008年教师节的早上,她接到来自04级广电、考上暨南大学研究生的吴桂霞同学的电话,吴桂霞刚到学校还没来得及报到,就在公共电话亭给陈玉送来了教师节的问候。“我的学生们太可爱了!”陈玉高兴、欣慰地说。
  2007年冬天,因社会上对燕大广电专业所知甚少,没有一家媒体上门招聘,为了打开广电专业的就业局面,陈玉老师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联系用人单位上,一方面不放过一切开会、应邀评节目的机会苦口婆心“推销”学生,一方面利用双休日跑到北京各招聘会上去搜集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功夫不负有心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了解该专业情况后,专程派人前来招聘了10名学生充实“三农最前线”栏目。当时,头一天晚上10点多钟陈玉老师刚刚从北京赶回来,她和乌日根老师一边连夜布置学生做面试准备,一边接待招聘人员,安排随后的笔试、面试、DV录像,将近三天时间跑前跑后,招聘结束了,她人也瘦了一圈。现在,这批学生有的已经成为那里的出镜记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06级广电的学生又开始实习了。刚刚接触社会,总会有很多迷茫。张元元在实习的第二天就向陈玉老师发邮件问一个新闻稿件的细节问题。陈老师收到邮件后,想也许其他同学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于是就写了一篇很长的回信,安慰大家,为同学们打气,然后分条列出写作一篇新闻稿件的要求和步骤。学生们在邮箱里看到陈玉老师回复的邮件,都很感动。在外地实习的女同学还时常收到陈老师发来的励志短信,鼓励她们坚强面对磨练。
  更让人感到温馨的是陈玉老师可以近乎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学生的每一个困难,她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吴超是05级的班长,平常和陈玉接触比较多。“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的生活。有一次陈老师问我考不考研,我说不考,然后陈老师亲切地对我说:‘是不是因为经济的问题你不想考了呢?你考吧,不要担心,贷款的问题,如果你实在还不上的话,我替你还吧。’”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学期末的时候。按照学校的规定如果这时候还没有交学费,会影响登成绩的。传播学这科考试前,陈老师走过来低声问我:“你学费交了吗?下午我把钱拿给你吧。我说不用了老师,我自己有钱交。陈老师就说,‘你的钱留着当生活费,吃饭用吧。我替你交吧……’陈老师还经常对我说,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去找她,她经常主动提出替我交学费,让我把省下的钱作为生活费。陈老师这样对我们,不求任何回报,真的很像妈妈一样。”
  05级的另一名学生孙阿慧说:“我是甘肃人,我的爸爸在宁夏打工时受了工伤,我当时很无助,就想到了陈玉老师,找陈玉老师帮忙。陈老师得知后马上联系在宁夏的记者朋友,希望能够帮助我为我的父亲讨回公道。最后虽然几经周折,但事情还是没有办成,陈老师觉得很遗憾,后来嘱咐我说在学校生活上如果有什么困难的话,随时来找她,生活费不够的话也可以来找她拿。我真的很感动。我没有手机,陈老师为了联系我方便,就经常问我最近在什么地方上自习,以方便有事的时候能够尽快找到我。”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学生王仁贵生活有困难,但自尊心很强,陈玉老师和这个班的导师乌日根老师就多次悄悄把几百块钱放在门卫,让他去取。送他去河北电视台实习前,陈玉老师又把300元钱塞到他手里,“每一次在我将要离开学校时,陈老师都会主动询问我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一次次给予我极大的关怀与帮助。我老家在云南,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陈老师在新闻联播上得知云南也发生严重地震了,她立即打电话询问我,‘家里怎么样了?离震中远吗?有没有受到影响。’”对于这样一位好老师,王仁贵心中存有太多的感激。
  “陈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平常问寒问暖的,总是和我们说女孩子千万不要盲目减肥,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吃好。天气稍微变冷的时候,陈老师就叮嘱我们一定要记得多穿些衣服,不要感冒。”事情虽小,但陈玉对学生的这份真情与关爱总是感动着每一个同学。而对此,陈老师却笑着说,“学生们离开家都不容易,按我的年龄,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我能不爱吗?自己感觉冷,我就会想到学生们,这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特别,下课时说一下,或者发条短信,费不了几分钟,可我心里就踏实了。”
  “有时感到自己从早忙到晚,是很累的,好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其实好多事情不是非自己去做不可,但是只要我做了,我心里就会很踏实。对自己的学生关心多一点,你会发现关心他们的时候学生也在关心着你,这样是很快乐的。对学生付出,自己会收获很多的快乐,而这些快乐又会激励着自己去更多的付出。”陈玉老师笑着说道,她的笑容依然那么亲切,令人感到不尽的温暖。
  从课堂到实习、就业,从言谈举止到待人接物,从学习到生活,学生都把陈玉老师当成值得信赖的师友、值得效仿的榜样,同时,陈玉老师更是他们心中可亲、可爱、可敬的“妈妈”。真挚的师生情回报是巨大的,今年五一节,学生发来短信说:“一直都很挂念老师,因为您是我最亲、最尊敬的老师。”网上评教中学生留言说“陈老师是我们的依靠”。
  “一个人支持自己全部行为的是信念与激情。”陈玉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军人的素质与品格从小就熏陶着她,形成了她善良的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感意识。“我只想把每件事做得最好”。或许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让她不论是作为一名记者,还是一名教师,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从陈玉老师身上,我们读懂了“责任”与“爱”。

【编后记】

  “你们一定要把陈玉老师写好!”

  陈玉老师从教时间不长,但她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对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深受学生爱戴。在本次采访中,陈玉老师的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接受采访,希望把自己内心对陈老师的爱表达出来。他们被陈老师的魅力所折服,对陈老师有说不完的话,“你们一定要把陈玉老师写好,她可是我们的偶像。”本文的几个新闻中心记者也是广电专业的学生,在写作稿件的时候说到自己感觉很有压力,也时时为陈玉老师的师德风范所感染。采访最后,被采访同学们还纷纷写下对陈玉老师的感言,这些真诚的评价不仅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也是陈玉老师为人师表的缩影。特摘录于下:

  04级学生:

  ——有人说,鹰击长空,但总会把目光投向大地,因为它对土地爱得深沉。借用这样的一句话,外面的世界是我的舞台,但无论翱翔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仍旧会回望,那时、那地、那人……(王仁贵)

  05级学生:

  ——多年之后,当时间磨平琐碎的片段,心中的您一定是讲台那个单薄的身影,倔强的传播着从容与自信。(魏丹)

  ——学者精神,师者风范,长者之心,友者之行。(王欢欢)

  ——朝霞微红,繁华初窥,清风惟锦绣;良渚陈玉,圆润洁尘,温婉有余香。(霍丹丹)

  ——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交给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做人道理;记住您的不仅是在大学,而将是一生。(党艳)

  ——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让您费心了!也许所有的一切可化作一句话:谢谢您,我的老师!(高越超)

  ——作为我未来奋斗的榜样,作为我大学里最敬爱的老师,作为这个城市里最慈爱的姑姑,陈玉老师我永远记得您!(黄燕)

  ——作为记者,恪守事实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作为老师,坚持为学生是您的玉壶冰心。(曾嫦)

  ——丹心育人!无微不至!(张薇)

  ——美丽的女人,智慧的老师,善良的前辈。(吴超)

  06级学生:

  ——陈玉老师干练不失温柔,成熟不失童真,大气不失可爱,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把握得如鱼得水,是好多同学的偶像。(蒲玉姗)

  ——我觉得陈老师就是那种和学生相处的特别好,跟同事也能相处的很好,很平和很受大家欢迎的人,而且为学生想得细致入微,她把自己  的人生规划的很好。(刘晓云)

  ——陈玉老师为同学想的很多,认真的工作,特别亲切;讲课生动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李川雪)

  ——陈玉老师是我见过的真真正正的记者。(陈洋)

  记者感言:

  ——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那么也许你的一生会因此而碌碌无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充实起来,那么抱着坚定的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无疑,陈玉老师属于后者,她所获得的无数荣誉令人羡慕,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透过那层层光环,解读到陈玉老师为人做事的品质,然后带着感悟,继续前进!(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