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停用)硕士生招生信息网 > 知名校友 > 正文
(停用)硕士生招生信息网
 
愿凭寸草心,来报三春晖--访我校八零级校友张永琛
发布日期:2020-07-16 08:26:38  新闻来自:

记者:张先生,作为著名编剧,您的工作一定非常忙,是什么原因让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母校呢?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张永琛:特殊原因倒是没有,只是回母校来看看,成全自己的母校情结。就像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定要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我在外闯荡多年,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着我,而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我的家人,另一方面则来自母校和老师。我在天津工作了二十五年,自己的小家庭也在天津,可我总是感觉自己在漂泊,没有归宿感。真正能给我归宿感的,只有我的家乡大连和母校东重(燕大)。

还记得我们举办毕业十五周年同学聚会时,大家回到这里,以一种完全放松的心情,一起回忆着求学时的经历与感受。晚上我们回到母校为我们安排的房间,几个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全无睡意,天南海北地聊着,感觉老好了!我们约定,明年举办毕业二十五周年同学聚会时一定要回齐齐哈尔,即使校区已经不在那里了,我们也要找到当初宿舍所在的地方睡一晚上,就算是打地铺、铺稻草也行啊!

随着年龄和在外漂泊时间的增长,母校    和   老师在我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正是基于这种感情,我决定要回来看看。

记者:从当初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到今天的燕山大学,学校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回母校,给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永琛:再回母校,我很激动。当初在东重,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简陋的宿舍和教室。现在,看到母校的广阔的占地面积、环境优美的校园、标志性建筑——世纪楼、连接东西校区的燕宏桥,林立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我由衷地自豪。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母校已经由一个单一的工科学院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可以说是由一把短剑发展成为一支航母吧。工、理、文等多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学生多种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好处。

“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小说、剧本,以及您所写的电视剧,很多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普通人眼里您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了,您是怎么理解“成功”这个词的呢?

张永琛:虽然自己身为“国内四大编剧”之一,我的一些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这方面说,我应该也可以算得上一个成功人士了。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感觉自己的人生还算不得是成功的。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也积淀了不少的人生感悟,如果非让我来理解成功,那有一个标准就是:做自己爱做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我觉得应该就可以算作一个成功的人了。我的原则就是,不管做什么,一定要热爱它,放一种感情在里面,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要怕。人生很短暂,只区区数十年,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就像我,我热爱我的写作,我的生命就是写作,哪怕给我再好的待遇,坐再好的办公室,没有写作我是不会快乐的。但是,还有一点,生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成年人,理想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存,要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能再依靠别人为你的理想付费。这也是我对同学们的一个忠告吧。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都坚持对文学的热爱,但是当时,在全国都很有前途的东重工科专业与未来依然很模糊的文学之路的选择之间,您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张永琛:如果说我的一生真的有什么值得我特别骄傲的事,那最得意的就是对文学的这份坚持。在我眼里,为了文学,放弃什么都不会觉得有丝毫可惜,都是值得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出国热”的高潮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出国就是最大的目标。当时我曾有机会去西德,做一项机床的工程。这样的机会,在当时是很稀少的。但是,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感觉就是:逃,我必须得逃掉它。因为我深刻的明白,出国虽好,但在我心里,只有创作才是我的根,我的命。还有一次,有一个部门要我去做一项工作,政府的任命书都下来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愁,愁死我了。我赶快通过各种途径,又托关系,又送礼,几经周折终于推掉了这个“山芋”。后来朋友们就和我说,人家托关系送礼找都找不来这好事,你却送着礼往门外推。其实就是这样,对于我的路,我很清醒,除了创作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只能去创作,就算没有稿费我还是会去,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就是创作,我写故我在,什么都比不了。

记者:成功的路上谁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挫折,面对困难,一直以来支撑您的人生信念是什么呢?

张永琛: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一种境界,应该有点大气,也许很多人会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狂妄这么自负啊,但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好的。不能说信条,但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再加上我摩羯座的性格就是凡事都要追求完美,我热爱创作,既然选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并且一定要走好。而且,作为男人,有责任把事业做好,我也有这个自信能做好。在我心里我一直有句话:把大师“踩”在脚下,就是说,面对“大师”的作品,我会勇敢的去研究它,琢磨它,然后在它的基础上争取能创作出我的更好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去膜拜。

“是它们让我进步”

记者:您说过,一个好的、成功的编剧,作品里要有自己的思想,每部作品都应该是一个进步,对人生的感悟不能停顿。您的这么多作品,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太阳不落山》、《京华烟云》,再到还未上映的《孙子兵法》,您的收获在哪呢?

张永琛:对,其实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思想的升华都是必不可少的。做编剧更是这样,要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要去读很多书,像《二十四史》,要去体验真正的生活,要活出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哲学。这些每个人都是需要的,我也不例外。我的每部作品里的人物,都让我感动。《像雾像雨又像风》体现了一种唯美、浪漫、凄美的情境,对于里面的那些细腻的感情、刻骨铭心的爱、极致唯美的浪漫,把它们消解在那样一个虚幻的年代里,表达的,其实就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一个梦想。而《太阳不落山》里传达的更多的是那条船上承载的,人生的豁达、爱和奉献。《京华烟云》更多的是讲女人的故事,一种生活哲学。很多人批评在这部戏里原著保留的太少了,更多的是我的笔墨。但我想这正是我骄傲的地方,一本书,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的解读,然后放在我的作品里,就是我的思想,我的灵魂。然后是《孙子兵法》,随着对它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撼,那种文化底蕴,那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人们总是把它理解为一部兵书,而我,越来越觉得其实它更是一本哲学。这些东西,我都是随着作品日渐理解的,它们时刻都在发挥着一种激励作用,是它们让我进步。

“最满意的作品是我儿子”

记者:家庭的支持是一个成功人士很重要的力量,您能谈谈您的家人吗?

张永琛:对,家庭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我能走到今天应该说我的家人是功不可没的,比如我太太,其实我就是很感谢她的。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条件很差,生活很苦,房子都是租的,那时候的我就一心扑在创作上,根本没有时间顾家,但她什么都没说,默默的管理着家里一切琐碎的事情。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后来有了我们的儿子。到现在我也创作了很多作品,但我最满意的作品,就是我儿子。他现在在武大读书,在各方面都令我很满意。我常跟他说,不管做什么,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做的好与不好。中国的首富张茵是靠收废品起家的,但人家把收废品做好了,一样可以获得成功。把事情做好了,这是一种勇气,创作就是需要这样的勇气。有一年他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发信息,我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你要记住。到第二年他又过生日我又给他发信息,然后他就把这句话回了过来,他说,爸爸,这句话我会一辈子都记住的。

“我会永远记住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记者:如果把“家”比作房子的话,这里面应该有亲情、友情、爱情。我相信母校和很多曾经给予您帮助的朋友们一直都在关注和支持着您。那么对于他们,您是怎么看待的?

张永琛:母校是我起步的地方,在这里我得到的精神、信念和思维方式上的东西是我一生都在受益的东西。还有很多给予我帮助的引路人,如果没有当初     那些   老师们的启蒙、教导和鼓励,我就不可能走到现在。在校求学期间,我就很热爱文学,在校报和《北方文学》等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当时校报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当     时李福亮   老师担任《北方文学》的主编。后来我毕业到天津工作,黑龙江作家协会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把我的一些资料转到天津作家协会,这对我以后加入天津作家协会和从事文学创作都起了佷重要的作用。

父亲曾教我五个意味深长的字:天、地、君、亲、师。在今天,就是要上敬苍天、下敬大地、爱国爱党、孝敬父母、尊敬恩师。我一直将父亲的教导牢记在心。对于母校与恩师,我心中充满感激与尊敬。如今,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希望能为母校做点什么,以报答母校和恩师的培养和教导。

“张永琛文学创作奖学金”

记者:对于被聘为文法学院客座教授,您有何感想?您出资设立“张永琛文学创作奖学金”是基于什么初衷?

张永琛:我非常感谢母校和文法学院给我此项殊荣,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感到无上光荣。我曾获得不少奖项,但这项荣誉是最令我骄傲的,比获得金鹰奖还要高兴。因为这是母校给我的,它代表了母校对我的成绩的肯定,这也将成为我对母校思念和感恩之情的寄托。

关于设立“文学创作奖学金”,我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爱好文学的同学积极进行创作。奖学金的金额不多,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它来买一些书,也但愿它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影响一些同学,哪怕是对一两位同学在其人生道路上产生一些作用也是好的。

“大学应该是培养自信的地方”

记者:作为80级的校友,我们可以冒昧地称您为我们的大师兄了,您可以为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提一些建议吗?在大学阶段,除了学好专业知识,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张永琛:我认为,大学应该是培养自信的地方,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明天肯定比今天好。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一、多参与社会活动。任何时候社会需要的都不是死守书本的书呆子,所以我们要通过社会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协作、交际等能力;二、别气馁。要记住35岁之前,人生没有失败,有的只是一些挫折和磨难,勇敢地去迎接挑战,过后你会发现那些挫折和磨难都是你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竞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面对人生选择,我们要有所坚持也要有所放弃,要把握好机遇,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坚持到底。

“祝福”

记者:对于母校的未来,您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说吗?

张永琛:我衷心地祝福母校和母校所有的老师、校友,希望母校能尽快成长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大学,也希望母校能给我报答母校     和   老师的机会,尽我所能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

 
版权所有: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 Copyright © 2010 联系电话:0335-8057077 传真:0335-8062155 E-mail:yzb@ysu.edu.cn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邮编:066004 电话:+86-335-8387540